大约在高中时,鄙人对家乡方言耒阳话很感兴趣,试图对个中规律作研究,写了《试索耒阳话的写法和音标》草稿(后改名“耒阳话的写法和音标一说”)。当时本人语言学知识极度匮乏,甚至不知道国际音标可以为方言注音(当然,英语教学当中的“国际音标”是指 DJ 音标而非 IPA 音标,这又是后话了),因而研究方法也很不科学。其中内容稍后即被本人否定,因而草稿未能完成。
自我否定的重要原因是,鄙人在网络上看到有研究耒阳话的专著,即《耒阳方言研究》(钟隆林、王箕裘,巴蜀书社)。其内容之详实、方法之科学,是我等所不能及的;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研究是基于实践的,与鄙人依靠经验与空想大不同,以至于鄙人内心自嘲先前研究为“唯心主义”。十分推荐感兴趣的人去购买翻阅《耒阳方言研究》。之后,我节选该书内容,完成《耒阳话遇上普通话》,现在回想应该是向校报投稿所用。在此与上述未完成草稿一并附上,留作存档。
耒阳话的写法和音标一说
耒阳话,正式名称为耒语,在本地话(即耒阳话)中可直接称“土话”(意为本地话),是指主要流行在当今湖南省耒阳市一带的汉语方言;它融合了某些湘语、赣语、客家话及别的方言的部分成分,却明显区别于周边其他地方语言。
鄙人将在本文中提出一种耒阳话的“文字表示法”,即“写法”,以及它的一种发音表示法,即“音标”,以作为系统化耒阳话的一个尝试。
汉字写法
为了更方便地在书面上表示耒阳话的词句,我们需要一种“文字表示法”。但耒阳话只是一种语言,并没有与之理想对应的文字。不过,耒阳话既然是汉语方言,很大程度上就相似于其他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了。因此,我们可以借用“普通话-汉字”这套最成熟、也是最流行的汉语系统。
于是,我尝试用汉字来表示耒阳话的词。在尽量体现出其发音和意义的前提下,人为地用汉字表示耒阳话的词句,被我称作耒阳话的汉字写法。本文使用耒阳话的汉字写法时,用斜体标示。
为了表述方便,现给耒阳话的语法单位“词”作两个规定:
- 单音节的语法单位也归入“词”,实际上不从文字系统中引入“(单)字”的概念。比如,“饭”就可算一个词。
- 不同音或者不同义的词不算是同一个词。显然,“攻击”和“公鸡”不是同一个词,虽然它们发音相同。同样,“晚上”和“夜不行”也不是同一个词,尽管它们含义相同。
汉字写法最好同时能反映耒阳话的发音和含义,尤其是古音古义。例如“箭眼”(窗户)这个汉字写法,系因有人提出在古代××战争××;这尽管有不小的主观臆断成分,但能自圆其说,可以暂且采纳。又如“吗理”(为什么),恰好“吗”字意为“什么”,在许多北方方言中都使用。用别的方言来映证其义的例子还有“冇得”(没有,动词),在四川话和广东话(粤语)等中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用法。
少数已经使用较多的写法,特别是在网上使用的,也可收入进来。比如上述“冇得”,人们几乎都误写作“冒得”,也收入。“麻拐”表示蛤蟆或青蛙,或当做某人的外号,也采纳。
其他大量无必要处理的词,则直接用汉语中通常的写法。比如“抹布”、“调羹”、“读书”、“来”(动词)、“喜欢”、“格外”等等。只是这个做法并不适合本土味较重的词,例如上面所说的“箭眼”、“麻拐”,别的还有“玛砾固”(石头)、“柑粒”(橘子)和“差日”(昨天)等;这类词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下来了古音古义,在可信的考证结果出来之前,暂且主要靠主观臆断来处理。
一个耒阳话的词可以有多个汉字写法。上述“冇得”又可写作“冒得”就是一个例子。这纯粹是写法的形式不同。当然,一个耒阳话的词必定至少有一个(或可以给出一个)汉字写法。
而一个普通话的词可以对应不同的耒阳话的词。主要原因是耒阳话的词的发音不同,如“石头”一词对应的耒阳话有“石头”、“石头固”、“玛砾固”。还有一种情况可勉强归到这里,实际上是因为有着明显不同的说法,像“上厕所”的耒阳话可以是“上厕所”外,还可以是“解手”,还可以是……唔。还有一种现象,像“没有”一词,对应耒阳话的“冇得”和“冇有”,前者作动词接名词,后者接动词用以否定其动作,或者单独成句作为回答;这个现象应该是普通话“渗入”的结果,在这里不过多讨论。
试验音标
对于一种语言,发音肯定是最重要的。同别的很多方言一样,耒阳话有其独特的腔调、××。但是给定的一个词肯定有一些固定的发音。同上节想法一样,我尝试用汉语拼音来标注耒阳话的词的发音。基于汉语拼音,用拉丁字母加上声调,又引入一些“奇怪的”拼法,标注耒阳话的词句的发音,暂且被称作耒阳话的试验音标。暂
之所以能这样做,也是因为耒阳话的词的发音和普通话的词的发音很相似。也可以观察到,现今的耒阳话大大地被普通话影响了,被引入了很多近似普通话的发音(如上一节所说“大量无必要处理的词”),很多耒阳话的词在语音上已经十分匹配普通话的词,几乎只有腔调和××的区别了。这样看来,或许耒阳话的腔调和××才是更重要的。一个不会耒阳话的人可以学习这个腔调,只需再懂得一些“发音转换规则”,就可以把普通话转换为耒阳话了;尽管可能比较生硬,但已经接近不少了。
常见的“发音转换规则”如下:
- 普通话的上声往往对应耒阳话的第四声,而去声往往对应耒阳话的第三声,而阴平、阳平正常对应耒阳话的第一声、第二声。比如“电脑(děin lào)”、“道德(tǎo dei)”、“高考(gāo kào)”、“走后门(zè hě mian)”。
- 耒阳话没有普通话中所谓卷舌音。普通话发 zh 的音常常在耒阳话中发 z、j 或 di 的音,如“针(diān)”、“装(zāng)”、“猪(jū)”。普通话发 ch 的音常常在耒阳话中发 c、q 或 ti 的音,如“春(cūn)”、“出(qu)”、“城(tián)”。普通话发 sh 的音常常在耒阳话中发 s 或 x 的音,如“诗(sī)”、“书(xū)”、“神(xián)”。普通话发 r 的音往往在耒阳话中发 y 的音,如“日(yī)”、“如(yú)”。
- 耒阳话几乎不区分边音和鼻音,即 l 和 n,像很多南方方言一样。普通话的 n 常常被转换为 l。比如“电脑(děin lào)”、“那里(lā dei)”、“农民(lóng mian)”。
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,试验音标确实引入了很多“奇怪的”的拼法。试验音标允许 tia、do、zein 这样的拼法。其中一个需要注意的是 ein(或 yein) 和 ian(或 yan) 的区别,莫把“灯(dēin)”跟“针(diān)”搞混了!
而对含 ui 的音(“堆”中就有这个音),一般不必像普通话那样将张大口。ui 这个音与英文字母“V”的发音接近,但不必上齿抵唇。不过这不是绝对的,在某些时候(包括在某些地区)可以读得像普通话那样。特别规定,音节 wi 的读音也与 ui 的正常读音一致,这避免再引入“vi”做音标。
轻声
形容词
优
V
Yan
耒阳话遇上普通话
《耒阳方言研究》(钟隆林、王箕裘,巴蜀书社)是耒阳话研究的学术专著,因此身为学生的我,是有阅读障碍的。不过它叙述了耒阳话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不同,读来颇有趣味,节选如下——
一、词的音节多少不同
1.有些词,耒阳话是单音节的,而相应的普通话的词却是双音节的,如:
田(水田),塘(水塘),禾(稻子),被(被子),郎(女婿),袋(口袋),面(面条),呕(呕吐),蠢(愚蠢)。
2.有些则情况相反,如:
虾公(虾),团鱼(鳖),妇娘(妻),脑壳(头),嘴巴(嘴),圞心(心),哪个(谁)。
二、构词形式不同
1.耒阳话有些单音节词与普通话义同而形异,构词的因素不同,如:
铺(床),面(脸),眼(洞),行(走),诒(骗),烂(破),佢(它),个(这),莫(别),冇(没)。
2.耒阳话有些合成词,构词语素与普通话相同,结合顺序却不同,如:
天晴(晴天),单被(被单),鸡公(公鸡),钱纸(纸钱),装假(假装),天老爷(老天爷)。
3.耒阳话有些合成词,构词的前一语素与普通话不同,如:
落雨(下雨),大水(洪水),豆油(酱油),热天(夏天),圆眼(龙眼),经蛛(蜘蛛),面盆(脸盆),絮被(棉被),倒去(回去)。
4.有些合成词则后一语素与普通话不同:
月光(月亮),树秧(树苗),眼珠(眼睛),鼻头(鼻子),脚板(脚掌),衬衣(衬衫),洗面(洗脸),坐槛(坐牢),讨嫌(讨厌)。
5.耒阳话有些合成词,构成的语素完全与普通话不同,如:
日头(太阳),捡淤(拾粪),耗子(老鼠),花罗(蝴蝶),八夹(螃蟹),妹崽(女孩儿)。
6.有些词,耒阳话的构词方式是附加式,普通话的构词方式是复合式,如:
辣子(辣椒),刀崽(小刀),钉崽(铁钉),兜脑(树兜),手脑(手指),脚脑(脚趾),砖脑(碎砖)。
三、构词理据不同
1.构词理据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、心理状态、风俗习惯有关。比如耒阳人忌“病”,把“病了”说成“唔舒服”,把“中药”说成“茶”,“抓药”叫“抓茶”。
2.耒阳话有的词与普通话名异实同,是命名理由和依据不同。普通话“苦瓜”是根据瓜的味道命名,耒阳话叫“麻子瓜”是根据瓜的表面不平命名的。其他如:温壶(热水瓶),豆筋(腐竹),霉豆腐(腐乳)。
四、特殊方言词汇
耒阳话中有一些特殊的词汇,与普通话不同,也于赣语不同,而跟客家话相同。例如:
今晡夜(今晚),三十哺夜(除夕),莳田(插秧),雪豆(豌豆),蚁公(蚂蚁),衣衫(衣裳),话唔定(说不定),么个(什么)。
结语:耒阳话着实博大精深。但在今天,我们已经不能识读出《研究》中的一些词句了。耒阳话似乎被普通话同化了许多,丢失了不少自己的色彩。我在想,作为晚辈的我们,是不是该做点什么呢……
高三××班 ×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