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 年终小结

2015 年对我是特殊的一年——“闪闪的星”10 周年了,闪星空间 5 周年了,而我也即将 18 岁了(我抑制住了将文章取题为“这迈向成年的一年”的冲动)。我用《“闪闪的星”与闪星图标》献给了前二者,用新《关于我》献给了我即将到来的 18 岁。所以,这篇文章只说今年。

从今年初就已经有计划,4 月份开始撰写,7 月份完成初稿,到 8 月正式发布定稿的新《关于我》,还有为此预先发表的《个人发展想法小结(依性格色彩)》《人的意义在于有序》《对待三样事物的三个阶段》,让我又辛苦又自信。这期间限于篇幅和别的因素,我有一些想法没写出来;之后,我思想中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色彩。

我发现在性格修炼方面,可以借助一种“中庸原则”:理性的人要多一些感性,感性有余的人则要多一些理性;趋于保守的人要懂得冒险,常激进的人要趋向稳妥;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人要多考虑现实,非常现实主义的要懂得从理想角度思考;总在忍让的人应学会拒绝,习惯拒绝他人的人要懂得退让;常在社交的人要尝试独处,总沉浸在自我小世界的人要和外界多接触。孔子说:“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”(《论语·先进》)就是这个道理。在很多励志故事横行的今天,我们会听到不少相矛盾的道理,这个“中庸原则”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方向性的取舍。

当然,对某一特定品质的修炼,修炼这个有什么好处,要做到什么程度,还得自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比如可以推得,善良的人要学会邪恶。就我看,这并非鼓励人变坏,而是让其有所防范,代替一些“天真(无邪)的善良”,更好地向善;就好像我会了解脏话,却并不是用来骂人一样。

有一个屡次使我警醒的问题,就是我的完美主义。《学会提问》(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: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)列出来一个逻辑谬误叫做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!该谬误说,如果采用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,那么根本就不应该采取这个方案。比如在应对食堂插队问题上,有同学提出派老师站岗监察,另一同学却说:“有用吗?想插队的还不是会插!”而此书所举的一个经典例子是,在家中添置安保系统纯粹是浪费钱,因为想入室行窃的人总有办法,所以任何这类系统都没作用,根本不应该配备。这样一棒子打死方案的做法很不妥,即便它只能“缓解”症状,不能“解决”问题。如果有趋于完美的、能完全彻底或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最好,但往往没有,追求完美解决方案会让这些解决方案失去进一步讨论的机会,使问题解决陷入困境。这不管对我写一篇文章、一个程序,建一个网站,还是攻克拖延症方面,都有很大意义。

再一个,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直觉判断和刻板印象(偏见)带来的问题了。原先我鄙视“外貌协会”,后来才对其有了较客观的认识(参见《对待三样事物的三个阶段》)。之后我深刻意识到,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,或许就是“存在即道理”所说。我也曾对看别人钱财的人有偏见的,这使我没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和道理:别忘了有钱人大多有能力,自信又努力(显然富二代中坐享其成的那些人不在此列)。不能因少数负面的东西一叶障目了。这样看来,单纯讲“寒门难出贵子”或“谁说寒门难出贵子”是没多大意义的。单看或单相信穷人家的孩子不自信或刻苦努力是不行的,单看或单相信富人子弟自信或不刻苦也是不行的。尽管从结果看,有时我们的信念倒退了,但那其实是螺旋式上升;毕竟,自觉思考过后的信念比盲从的信念更可贵(我们的偏信盲从可能比意识到的要多)。这又可以推导出上文所说参悟了邪恶的善良更可贵的结论了;但还是让我来讲故事吧。

我廉价购买了一支形似U盘的录音笔,它还附送了耳机。我当然觉得这耳机音质不好。一试,果然如此:不少地方杂音滋滋。果然是便宜货(的赠品)。但是,一两周后我才注意到,耳机没完全插入插孔!一插紧,音质竟清晰了许多;如果不说良好,起码也是一般。后来我同学一款价格更高的录音笔的附送耳机,也比不上我的。唉,受刻板印象之苦,我这么多天才发现真相。诚然,直觉判断不仅是必要的,而且应该是经常用到的;只是我们要注意到它的存在和影响:有时要试试打破它。

沉没成本效应也是我越发重视的。可能由于一种偏执的“换位”知己诉求,我要求自己买了一本书,就要看完,不管它是不是有价值、能否引起兴趣;开始看了一部电影也要看完,哪怕是恶心着看完的。要不然,书都买过来了,电影都下载好了,不看的话多浪费。古人不也说,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(《诗经·大雅》)?要坚持到底!然而,别人几次劝告我不要这样,我也越想越觉得我的做法不好。已经有成本损失了,我又追加成本,只会损失更多!以前我也知道这个效应,只是几乎没有在生活中防范它,尤其对于时间成本。现在我越来越警醒:我的时间是固定的、有限的,何必要继续浪费更多时间,而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呢?

这又让我思考到时间安排的“排他性”。我想,可能我找不出做圆锥曲线题电磁场大题本身有什么大的问题或不妥,但它们要耗费我不少时间,这些时间要用到更有意义、更有价值的地方去!课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后,就不应该再无休止地继续了,要暂时放一放。这样,我发现其实自己早就将它当作“不把高考当主要矛盾”的一个论据了!也许我可以找到一些借口为教育体制辩护,但我仍然不愿意完全接受它——我有“广义的”学习要进行,我还要自我完善呢!

以上这些算作我今年大的进步,下面就说不足了。

首先,我给自己要求的“广泛涉猎”、“全面发展”总体还局限在一些思维性的领域,还没有较全面地了解美术、音乐和体育(我们有这些课本,但老师不教!还是有少数体制制定者希望我们全面发展,但是力量太小。)及进行相关活动。在一些需要感性的地方仍感到力不足,比如我想拥有恰当运用比喻,化繁为简的表达和写作能力。我也不知道该怎样“看到好的一面”(看《暴走邻家》受了震撼),只会得到一点“积极的结论”。

即使在思维性比较强的地方,我也有不足。比如,“做减法”(Less is more)的思维。单从写文章这一用处看,它就能让我提升很多,就更不用提什么创新了。可惜,我的减法思维似乎止步不前了。也许我该多实践实践。

在社会性和社交方面,与家人和别人沟通、使用商品(包括服务)积极反馈问题、写评价,任重道远。我也对该提供给别人什么样的帮助感到困惑;因为我当前只想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,比如同学坐在座位上而要我打杯水,我就会拒绝。

最后,如何协调理想和现实,应对高考,对我也是个挑战。但是,新的一年里我可是成年人了,难道会惧怕吗?

若无特别说明,本文系原创,遵循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3.0 (CC BY-NC 3.0) 协议,转载文章请注明来自【闪星空间】,或链接上原文地址:http://shansing.com/read/428/

发表评论»

NO SPAMS! 不要发垃圾评论哦!

表情